黄酒千年的历史,中国的国粹 - 浙江象山恒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 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详细内容

黄酒千年的历史,中国的国粹

日期:2015/04/02  点击:3651 次
黄酒源于中国,而且只有中国有。黄酒品种很多,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、福建老酒、江西九江封缸酒、秦洋黑米酒、上海老酒、大连黄酒等等。但是首推绍兴酒。

春秋始现文字记载

绍 兴酒正式有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战国之时。公元前496年越王句践即位,在于吴国的争霸斗争中,酒似乎就与政治、外交及军事紧紧地连接在一起,成为一种重要的 工具。从句践战败到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取得最后胜利,在史书中都有提及「酒」这个字,这个酒,指的就是绍兴产的黄酒,在报仇雪耻的过程中,句践为了增加兵力 和劳动力,甚至出现过以赐酒奖励生育的政策,当时生男丁,可以得到两壶酒和一只狗,生女的可以得到两壶酒和一只猪,这些都记载在「国语」越语篇中。
《吕 氏春秋》顺民篇中记载,句践出师伐吴时,民众向他献酒,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游,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,于是全军士气大振,史称「箪醪劳师」,“一壶解遣三军 醉”而这条河就是现在绍兴市南的投醪河,醪是一种带酒糟的浊酒,当时史书所记载的酒,指的就是这种酒,这也是绍兴酒最原先的雏形,但可能还未能表现出现今 绍兴酒的特色。

东 汉是绍兴黄酒在品质上的一个转戾点,当今绍兴酒为人所称道,且无法取代的水源「鉴湖之水」,便是源于东汉。因为东汉时期为发展农业与经济,因此大兴水利, 公元102至115年间,在今禹陵乡一带建立了大型滞洪水库,从而使得绍兴的水利工程由小型水库晋升到大型水库,到了公元140年,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 围堤筑成鉴湖,把会稽山的山泉汇集到湖内,为绍兴地区的酿酒业提供的优质、丰沛的水源,也奠定了绍兴黄酒名闻中外的基础。

魏 晋南北朝时,绍兴黄酒中的女儿红已然成形,这时期很多著作都为绍兴黄酒流传后世奠下基础,如上虞人嵇含所着「南方草木状」,不只记载了黄酒用酒曲的制法, 还记载了绍兴人为刚出生的女儿酿制花雕酒,等女儿出嫁再取出饮用的习俗;另一本钜着为贾思勰的「天工开物」,其第六十四篇「造神曲并酒」中,详细记录了制 曲与酿造、保存与饮用方法,可见当时酿酒的工艺已受到重视,而被人写入书中以便流传后世。唐宋时期绍兴酒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,唐朝著名的诗人如贺知章、 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孟浩然等,不是绍兴人,就是在绍兴当过官,他们都和绍兴酒结下不解之缘,名人的推崇爱戴,更带动了绍兴酒在文人雅士之间的流传,更提 升了绍兴酒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。
宋政策刺激酒业发展 到了宋朝,因为连年征战,政府需要更多经费来应付军事支出,因此为了增加税收,朝廷方面便鼓励酿酒,这个政策让黄酒的产量大增,但产能提高还要有人买才 行,因此政府还要设法提高酒的销售量,最后连烟花女子也被派上用场,用以引诱民众买酒。在政府的鼓励与提倡下,原本已有深厚基础的绍兴酿酒事业自然是更加 发达,据「文献通考」所记载,北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年),天下诸州酒课岁额,越州(即今绍兴)列在十万贯以上的等级,较附近各州高出一倍,可知绍兴 在当时已是十分知名的酒乡了。

明 中期以后,惊人的社会生产力让绍兴的酿酒业登上了新的高峰,最明显的例子是大酿坊的陆续出现,绍兴县东浦镇的孝贞酒坊、湖塘乡的叶万源、田德润等酒坊,都 在这时期建立的,当时的酒坊资金雄厚,有宽大的作场,又有集中的技术力量,甚至已有负责行销的业务人员,这些业务人员称为「水客」。在原料的采购上也步入 商业化的阶段,为了应付大产量,绍兴的酒坊也不得不透过水路,向苏南丹阳、无锡等产粮区大批收购糯米作为原料,以扩大生产。因而无论从生产规模、产能以及 经营方法等方面,都是过去一家一户的家酿或零星小作坊所望尘莫及,明代的绍兴酿酒业,可以说正式步入了商业化的时代.
清 代饮食名著《调鼎集》中把绍兴酒与其它地方酒相比认为:“像天下酒,有灰者甚多,饮之令人发渴,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,走而不守,故嗜之者为上品,非私评 也”。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“味甘、色清、气香、力醇之上品,唯陈绍兴酒为第一”的概括。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在酒中独领风骚。清代袁枚《随园 食单》中赞美:“绍兴酒如清官廉吏,不参一毫假,而其味方真,又如名士耆英,长留人间,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”。绍兴之所以能酿出好酒,与鉴湖水有关,“汲 取门前鉴湖水,酿得绍酒万里香”。


黄酒的含义

黄酒属于酿造酒,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。黄酒,原意是黄颜色的酒,但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,也有黑色的,红色的。黄酒实际上是指用谷物酿成的酒,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(不包括蒸馏的烧酒),都可归于黄酒类,如江西的水酒,陕西的稠酒,西藏的青稞酒等。现在一般用“
Rice Wine"表示黄酒。


黄酒的酿造原料

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,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酒。黄酒的酿造原料在北方以粟(学名:Setaria Italica,
在 古代,是秫、梁、稷、黍的总称,有时也称为梁,现在也称为谷子,去除壳后的叫小米)为原料,在南方,一般用稻米(尤其是糯米)为原料。在清朝时期,浙江绍 兴一带的黄酒独领风骚。目前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福建、江西和广东、安徽等地,山东、陕西、大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。


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

为 什么说离了绍兴,就做不出绍兴酒?这就得从绍兴酒的特点说起,绍兴酒的工艺特点有三,一是好水酿酒,二是用料精良,三是有一套传统独特技艺。其中第一项, 也是最重要的好水,指的是鉴湖之水,少了鉴湖之水,绍兴就无法名闻天下,因此只要是绍兴以外地区产的黄酒,就算是仿造绍兴技艺,也无法模仿出绍兴黄酒的特 性。到底鉴湖之水为何有如此的不可取代性?又鉴湖之水好在哪里?请听以下详述:

绝世好水 鉴湖之水

鉴 湖因水质极佳,清澈如镜,因此古称「镜湖」,鉴湖之水来自林木葱郁的会稽山麓,有大小36条溪流,由南向北蜿蜒流入,沿途经沙砾岩石层层过滤净化,然后才 注入湖中,因此水质甘冽,密度大,呈中性,而且软硬度适中,含有微量有益于酿酒微生物繁殖的矿物质,一到隆冬浮游生物下沉,水质更为稳定,因此绍兴的酿酒 季节都是选在农历十月至次年三月。简而言之,鉴湖之水根本就是为酿酒所生,是中国难得一见的酿造酒用水,因此绍兴以外的酿坊,就算技术再高超,用料再精 良,也无法如法泡制出绍兴黄酒。

至于用料精良,除了有好水,如果没有好原料,一样酿不出好酒,绍兴黄酒用的原料是精白过的糯米和优质的黄皮小麦,其中精白糯米是主要原料,黄皮小麦则是制作麦曲的主要原料。

绍 兴黄酒对糯米的要求非常之高,不只精白度要高,还要粘性佳、颗粒饱满、气味良好且是当年采收的上等优质糯米才能入选为绍兴黄酒的原料。所谓的精白度,指得 便是米的磨除率,精白度越高,米的耗损就会更加严重。为什么绍兴黄酒对糯米的要求如此之高呢?首先精白度高的糯米,因为外层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的部份皆被 磨除,因此淀粉含量相对提高,这样不只在贮藏过程中不易变质,也可以达到产酒多、香气足、杂味少的目的。

粘 性大,则糖化发酵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,酒液才会清,杂质才会减少到最低程度,发酵后的酒液,所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,使酒质更醇厚甘润。至于硬性规 定要当年采收的糯米,也是有其原因的,因为糯米不耐久存,内部物质易发生化学变化,往往引起脂肪变性,而使米体变苦,这种变质的糯米会产生油味,因而影响 到酒的品质。

原料挑剔 近乎苛求

至于黄皮小麦的选取,也是十分吹毛求疵,因为黄皮小麦虽然只是制麦曲的原料,但麦曲却是形成酒独特香味及风格的主体,因此原料选取,自是马虎不得,绍兴黄酒选取黄皮小麦的条件为:皮黄而薄、颗粒饱满、淀粉含量多、粘性好、杂质少、百分之百无霉无毒的当年采收优质黄皮小麦。

至 于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,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发酵工程科学,酒药及曲的应用,在绍兴黄酒的酿造过程中可谓相当复杂,但绍兴人却有办法归化出一套最佳的发酵 方式,由此可知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,不只独特,而且相当精良。这套古老的传统酿造技艺,当时在日本人眼中也是叹为观止,他们光学会其中一项曲的应用,就改 革了清酒的型态,现代清酒的源流,其实就是启蒙于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。

工艺流程

糯米—过筛—浸渍—蒸煮—摊冷—落缸—前发酵(灌坛)—后发酵—压榨—澄清—煎酒—成品


黄酒的分类

一、按黄酒的含糖量分为以下6类:

干黄酒:“干”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,小于 1.00g/100 ml (以葡萄糖计) 。在绍兴地区,干黄酒的代表是“元红酒”。

半干黄酒:半干黄酒的含糖量在1.00~3.00%之间。在生产上,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,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,故又称为“加饭酒”。

半甜黄酒:这种酒含糖份3.00~10.00%之间。

甜黄酒:甜黄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.00-20.00g/100ml之间。由于加入了米白酒, 酒度也较高。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。

浓甜黄酒,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/100 ml。

加香黄酒:这是以黄酒为酒基,经浸泡(或复蒸)芳香动、植物或加入芳香动、 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。


二、按黄酒的酿造方法分为以下3类:

淋饭酒:淋饭酒是指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,然后,拌入酒药粉末,搭窝,糖化,最后加水发酵成酒。口味较淡薄。

摊饭酒:是指将蒸熟的米饭摊在竹篦上,使米饭在空气中冷却,然后再加入麦曲、酒母(淋饭酒母)、浸米浆水等,混合后直接进行发酵。

喂饭酒:按这种方法酿酒时,米饭不是一次性加入,而是分批加入。